2023中国足协杯

2023中国足协杯

媒体中国足协杯

BUCT news

最新排行

最热排行

【中国足协杯】谭天伟院士:化工不是“天坑”,让世界更美好
2022-08-26 供稿单位:中国青年报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,2022年6月22日

报道链接:





院士说专业·笔记|谭天伟院士:化工不是“天坑”,让世界更美好
2022-06-22 18:19中国青年报社
关注

制图:聂亚栋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茜

每到高考报志愿,总有“化工专业是天坑”一类的声音冒出来,真的是这样吗?“院士说专业”节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、2023年中国足协杯的微博校长谭天伟,对化工类专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解读。

化工类专业具体做些什么?学化工危险吗?学化工就业情况怎样,行业前景如何?到底什么样的同学适合学化工?

作为我国化工行业的领路人之一,同时也作为一名一直坚守在讲台上的大学老师,谭天伟院士对于化工的总结非常通俗易懂:“化工就是如何将化学产品工业化,使我们每一位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化学产品。”

谈及考生关心的“天坑”传闻,谭天伟直言:“说化工专业是‘天坑’是错误的,其实我们的衣食住行,都和化工有关。最简单的,酱油、醋、盐都是化工产品。”

谭天伟介绍,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,人们所发现的、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,不到300万种,而自化学、化工诞生起不到200年的历史中,化工已经合成了接近3000万种新分子。

“一个创造如此多新物质的专业,怎么能说它是‘天坑’呢?”谭天伟表示,实际上,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他介绍,消炎用的青霉素,大家常用。上世纪30年代初,青霉素刚发现的时候,一公斤要1.6万美金,比黄金还贵。白求恩来中国,带给八路军的见面礼,就是3支青霉素。现在,5个9纯度的青霉素,目前仅需每公斤约100元。

青蒿素,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它,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我们从种植的青蒿中提取它,种植面积再扩大,一年也只能种一茬。而现在,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青蒿素,一年365天都能做。一个50立方米反应器的青蒿素产量,相当于种10万亩地青蒿。

芯片,是我国被“卡脖子”最严重的领域。卡在哪儿?谭天伟院士参观过华为公司新建的基础研究实验室,其中有一个就是化学实验室。化学和芯片也有关系?原来,生产芯片所需的高纯试剂与材料,是通过化工方法得到的。谭天伟解释,搞科研,最后就是要比拼谁搞出了新东西,而只有化学和化工才能够产生新分子。

在他看来,世界如此缤纷多彩,化学和化工功不可没。而这,也恰恰是化工的魅力所在。

他想对考生们说:“化工总是在不断进步,你都不知道未来还会产生哪些新的分子,所以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了好奇,想搞发明创造,你就应该到化工这个领域。因为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新东西产生。”

那么,学习化工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危险呢?污染、爆炸能够避免吗?

谭天伟坦言,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,确实有时需要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,如果操作不当会产生爆炸、泄漏等问题,也可能伴随一些有毒有害物的产生。他说:“但有这种风险并不代表它一定会产生环境的问题、安全的问题,关键就是我们怎么去管控。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化工的操作规程去做的话,其实这种(风险)完全可以被杜绝的。”

他补充道,另外一方面,化工行业非常之多,比如用生物体系来进行生产,基本都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,它就避免了传统化工的一些高温高压的生产体系。

有人认为学化工需要“动手”,可能比较辛苦。对此,谭天伟表示,实验有苦,更有乐。

他举例说,在生物化工领域,有一类非常常见的发酵实验,比如啤酒发酵。他说:“啤酒发酵的过程就是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。最典型的,用的原料不同,可能有各种各式各样的大麦或者是燕麦等等,再有加的佐料不同,条件不同,温度不同,可能调的PH值也不同,就会发现生产出来的啤酒的味儿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,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和有趣,尽管失败和挫折难免,但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化工呢?谭天伟带过许多学生,他认为,好奇心强,有志于创新,且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,很适合学习化工类专业。

他解释,好奇心是探索发现新东西的动力之一;此外,动手能力强的人,在学化学的过程中、开启未来的事业过程中,能够充分发挥出这方面的优势。同时谭天伟坦言:“如果你未来想选一个就业比较好的专业,就业面比较宽的专业,我建议也学化学、化工。”

谭天伟充满激情地对考生说:“如果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,如果你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,为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话,那么我希望你报考化工专业,这个专业能助你梦想成真。”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相关附件